医院聚焦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医院工作 > 医院聚焦

​谷晓红解读《“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加强中医药院校教育 培养中医药特色人才

2022-04-11 15:51 发布人:高燕仙 浏览:

  内容来源:中国中医微信

  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 谷晓红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施《“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其中将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点任务,这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提出的“四个面向”、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进一步突显了人才对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键性作用,更为中医药教育事业下一阶段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规划》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教育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一脉相承,体现了对教育规律与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的尊重,突出了质量与特色相统一的发展目标,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发展方式,着力体现了中医药教育发展应具有的前瞻性与系统性。

  中医药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高地,肩负着为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持的使命。“十三五”是中医药院校教育与人才培养不断深化医教协同、快速发展的五年,特别是面对新冠疫情为医学教育带来的新挑战,中医药院校迅速调整应对,以中医药人才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积极行动,开展了系列改革并取得了卓著成效。“十四五”期间,各中医药院校应以《规划》为指导,科学谋划,系统布局,实现中医药院校教育的创新发展。

  一是夯实中医药院校的中医药类专业主体地位。优化中医药院校学科专业布局,集中院校优势资源做强主干专业。推动中医药学专业认证,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稳步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水平。依托中医药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打造建设一批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一流专业,以点带面,推动中医药及相关专业共同发展,整体提升中医药院校办学水平与建设质量。

  二是建立完善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深化医教协同发展,以新时代中医药人才胜任力为导向,建立以“5+3”一体化为主体的中医人才培养体系,试点探索中医学专业9年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四新”建设,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要求,打破院校壁垒,积极开展“中医+”“+中医”等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充分认识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的重要性,加大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探索9年制中西医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中、西两套理论体系各自的优势与特色,互补长短,共同致力于解决人类健康的问题,创建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教育模式。发挥中医药院校对基层的人才支持作用,加强院校与基层医疗机构合作,开展研究生毕业下基层锻炼后直博的试点工作,在锻炼学生基层服务能力的同时,助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质量。

  三是加强中医药课程与教材建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大力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建立以中医药课程为主线、先中后西的中医药类专业课程体系。倡导开设整合课程与创新课程,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秉承传承与创新的理念,及时在课程中引入现代前沿知识,同时,增设中医疫病课程,继续加强经典课程学习。积极推进与课程体系相配套的教材体系建设。依托中医药课程联盟,建设全国性虚拟教研室,夯实中医药院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将经典教育与师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继续开展全国中医药经典能力等级考试试点联考,推动全国联考的正式实施。同时,将其纳入学生学业评价体系、认证评估等工作中,提升结果运用的实际成效。以中医经典等级联考为引擎,带动全国中医经典教育水平的共同提升。

  四是加强中医临床教学能力建设,强化学生形成以中医思维为核心的综合临床能力。理顺中医药院校与附属医院关系,强化附属医院临床教学主体职能,围绕中医药人才培养需求健全教研室等教学组织机构。依托国家中医临床教学培训中心和中医临床教学案例库,提升中医临床教学质量。打造具有中医特色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将中医思维、中医经典、师承教育贯穿整个培训过程,增加危急重症救治及疫病防治内容。探索完善院校师承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工作室、流派工作室作用,鼓励名老中医药专家参与在校生、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带教、授课,使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通过系列举措,真正促进学生形成以中医思维为核心的综合临床能力。

  五是强化中医药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引导广大教师回归教育本质,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加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传承“大医精诚”精神,培养一大批新时代的中医药“四有”好老师。建设并依托国家中医药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与卓越中医药师资培训计划,加强中医药基础课程教师、经典课程教师、临床教师、师承导师培养,全面提升中医药教师教学能力,强化中医药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六是发挥好评价“指挥棒”作用。构建体现中医药特色规律的中医药院校教育评价体系。坚持师德师风建设,贯彻师德失范“一票否决”。进一步完善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将本科教学评估、中医学专业认证与国家级中医学类一流专业认证结果、国家中医临床教学培训中心、中医药经典能力等级考试、大学生临床能力大赛、教师讲课比赛成绩等,纳入院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以此为抓手,引导各中医药院校的质量文化建设。加强对院校教育管理部门、教师、临床实践教学基地等质量评价,完善质量评价体系,开展动态质量监控。加强人才评价方式研究,积极探索多维度考核学生的评价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医药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通过系列建设,真正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全面提升中医药院校教育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助力中医药事业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

扫一扫,关注永兴集团官网导航app
微信公众号!